成都金牛区开锁换锁芯电话,蜀光路,育苗路,金穗苑,育仁南路,福祥家园,杨曦芙蓉城,西西里,开锁换锁芯等等周边附近服务
法规模糊:成都仅一家企业不是“黑户”
开锁行业在法律基本上处于盲区,也不是公安部所认定的特种行业(印刷业都是,开锁业却不是)。是应该特许经营、还是政府包揽、还是完全市场竞争,各地做法不一。实际上,在开锁市场上,这三种情况都有。
笔者通过成都市工商局企业信息资料库查询发现:经营范围中明确注明了开锁一项的,仅有一家企业。据笔者了解,通过成都114等权威公众信息查询平台能查到的企业,也就是这一家。但显然,成都从事开锁业务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笔者进一步查询发现,成都有些开锁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注明的是“锁具维修”、“修锁”等相对模糊的字眼,其中不乏一些市民认可度较高的企业。笔者十分困惑:那些经营范围为“修锁”、“锁具维修”的企业,是否有权从事开锁这项业务,开锁和修锁是不是一回事?针对二者的管理有何不同,我们希望有关部门给出一个权威的解释。
行业自治:有心无力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政府的严格监管,就能杜绝开锁业乱象,彻底取缔“歪摊摊”,但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道理很简单,政府再神通,也没法监控到流动性极强的小摊小贩。国外对此的常见做法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自律,正规开锁商家的利益,但可惜的是,我国这方面的立法、社会机制还远远落后。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个别有信誉的锁匠早就开始主动谋求规范管理。被誉为“锁王”的广州市利好锁具服务有限公司经理王永强就曾多次与当地民政等部门联系,希望能纳入其管理,并能成立行业协会,可是遗憾的是,连连碰壁。
不过从去年开始,江苏等地已经开始对此进行改革,但并未普及开来。
市民缺乏安全意识:劣币驱逐良币
即使政府有了一系列制度,行业有了自发的监管,但只要市民不主动查核开锁人员信息,就会给犯罪者可趁之机,一切制度就等于摆设。
笔者调查发现,成都不少开锁公司的服务态度和速度是值得称许的,但唯一缺乏的是安全保障,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意识。其一,公司开锁人员很少主动出示自己的从业资格证明,而消费者也并未主动要求查看。第二,开锁人员也懒得告诉任何安全保障方面的事宜,更不用提签订合同或协议书。多数消费者图方便也就懒得过问了,大不了事后换把锁。
除此之外,公众对于“歪摊摊”的需求也是很实在的,按正规公司的要求,消费者必须提供房屋产权证等一系列证明物件,但有些住户出于隐私考虑,或证件遗失,因此宁愿选择“歪摊摊”,方便又实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解决之道:政府包揽开锁业务不靠谱
上文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成都经营范围注册为开锁的仅一家企业。是政府考虑到安全问题,设置了行业准入问题吗?如果这样,为何政府不能直接包揽开锁业务,并免费向市民提供。实际上,很多网友就是这样建议的。
成都也有官方的开锁服务,就是打119。但119的服务除了免费外别无任何优点,首先,它只能翻墙,这就势必吓着邻居。其次,119要根据当时警力配置来安排时间。有时甚至需要你等上一整天,因为119的服务不是按你的需求提供的,而是按它自己的资源配置提供的,这就相当于计划经济的国营食堂里,你要吃碗阳春面,但服务员却告诉你国家的面粉指标用完了。国内有些城市设立了开锁与110的联动机制,有开锁需求业务先打110,由警方来安排合法注册的开锁公司,价格也是市场化的,但这里面又存在权力寻租的问题:你怎么能避免110值班领导安排亲戚的企业。
总之,由政府来提供开锁业务是不靠谱的,成都在08年也提出了要将所有民间开锁收归并统一管理,幸好没有实施。不过,这并不等于政府没有监管职责,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在监管做到哪一步?既不伤害服务质量和市场公平,又能保障安全,这就十分考验政府的水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