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明是中国照明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新的领域,是对原有的照明进行的改良和升级。因此,中国健康照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照明行业整体技术的进步和全社会对健康消费意识的觉醒。正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才有健康照明的迅猛发展。
追溯中国照明行业的起源,我们发现,如果以电力照明为条件,中国实际上于1878年才点亮第一盏电灯。
1921年,浙江镇海人胡西园研制出中国第一只白炽灯灯泡,并于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灯泡制造厂。
截止到1949年,我国普通灯泡的生产企业共有8个,它们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沈阳、重庆、广州等地。全行业职工2000多人,技术人员10多人。
据记载,1949年全国灯泡年产量为1252万只,生产设备和主要零配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照明行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据轻工业部统计,1983年,轻工业部系统共有电光源企业212个,其中灯泡厂和荧光灯厂164个。1983年全国灯泡总产量达到12.46亿只,但是多为低档普通灯泡和荧光灯,1983年全国路灯过万盏的城市有21个,总计路灯48万盏。
当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照明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从白炽灯时代到节能灯时代到如今的led照明时代,整体市场规模也从数百亿元到如今的7800亿元,从当初的照明产品进口国一跃成为如今的全球照明产品生产出口国,全球照明产品超过一半以上来自于中国生产制造。这是中国照明行业的荣耀,也是中国照明行业努力奋斗的成果。
在照明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对于照明技术和产品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关于照明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荧光灯研制成功之后没多久,科学家就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这就是照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之一。
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界提出了光污染话题,英、美、澳和cie称之为干扰光;日本称之为光害;我国则称之为光污染。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到照明对于人类生活及人体健康的伤害影响。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保局提出“绿色照明”的概念,并得到全球照明界的认同。绿色照明包含有节能、环保、安全和舒适的四项基本指标,对照明灯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就有健康照明的内涵。如今,伴随着led照明的普及,全球照明行业关于照明影响人体健康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就包括眩光、频闪、蓝光、光谱对于人体影响的各项研究。
相较于全球照明行业,中国照明行业对于健康照明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在白炽灯为照明主光源的时代,人们对于照明产品的需求就是照亮环境,根本没有考虑过“健康”方面的需求。
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照明市场才逐渐形成以节能灯为主体光源的照明系列产品,而且彼时市场供不应求,更没有人关注照明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到21世纪初,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科研人员对于照明产品认知的加深,“健康照明”的概念才得以被提出,并逐渐细分解读。
2005年,当时的节能灯生产企业中山小器鬼照明推出一款中性日光色智慧健康型节能灯,色温为4200k,光色柔和,显色性好,从人体生理健康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角度进行了照明产品健康方面的解读。与此同时,当时以工程照明闻名业界的三雄极光照明,也于2005年发起“健康用光”义诊活动,强调以一种更加科学的照明方式,从使用场所的功能性要求和心理需要出发,对光源和照明产品做到合理选用、科学布置,从而营造出更加和谐、健康的照明环境。
2006年,三雄极光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起发起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与光照环境的分析研究课题,提倡在校园科学用光的理念。
2007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著名照明设计师,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光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严永红加大了对健康照明课题的研究,她认为由于人体节律系统、视觉系统的复杂性,加之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健康照明并非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动态的,其形式随视觉工作内容、使用者的不同而变化。严永红的研究,将健康照明的理论提升到新的层次。
在节能灯为主光源的时代,虽然健康照明已经得到部分照明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关注,但是受限于技术和研究手段,健康照明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当led成为照明主光源之后,健康照明相关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14年,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提出,人类生活将迎来健康照明、智能照明、情景照明、信号传输的新纪元,将健康照明上升到行业发展趋势的层面。
2017年的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则直接提出“光品质及健康照明”,认为健康照明除了带动照明行业转型升级,还将带动泛家居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2017年11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面向健康照明的光生物机理及应用研究”在苏州悄然启动。